上官婉兒簡介
上官婉兒是唐朝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人物,她的祖父上官儀曾經是武則天的重要謀士,但不幸因反對武則天廢后改立而滿門抄斬。上官婉兒出生時剛好處在邊塞,和母親一起被配沒到邊塞。然而在邊塞生活的日子里,母親精心培養,上官婉兒成為了一個熟讀詩書、明達吏事、聰敏異常的姑娘,這為其日后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政治生涯

14歲時,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召見,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,掌管宮中制誥多年,有“巾幗宰相”之名。在唐中宗時,封為昭容,權勢更盛,在政壇、文壇有著顯要地位,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。
與武三思的關系
上官婉兒因 private 的關系,一度成為武三思的政敵,然而最終卻因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而使得武三思翻盤。這也使得很多學者對上官婉兒的人品不敢恭維,其水性楊花的性格差點再次顛覆大唐王朝。
政變與死亡
公元707年7月,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政變,殺武三思,又準備搜捕上官婉兒。然而上官婉兒早已得知消息,跑到唐中宗和韋后處告狀,說太子謀反,準備殺掉皇帝篡權奪位。唐中宗大怒,派人圍剿李重俊,最終李重俊兵敗被殺,上官婉兒躲過一劫。然而僅僅在三年之后,公元710年,風云突變,太平公主作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再次崛起。上官婉兒見風使舵,又依附于太平公主,唐中宗駕崩之后,韋后開始奪權,上官婉兒為平衡各方勢力,又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。立李重茂為皇太子,李旦輔政,然而韋后稱帝之心不死,想要效仿武則天登基開國。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,誅殺韋后、安樂公主等人,擁立李旦為皇帝。上官婉兒見大事不好,急忙將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擬定的詔書給李隆基看。但李隆基對上官婉兒十分痛恨,最終殺上官婉兒于旗下,一代才女就這樣在政治風浪中香消玉隕。
上官婉兒墓的發現
2013年9月,考古人員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了一座唐墓,經過考察之后發現這是上官婉兒的墓葬。在唐代墓葬級別越高,墓道就越長,天井數量就越多。上官婉兒墓出土時被發現有五個天井,符合她正二品昭容的身份。上官婉兒墓有壁龕和陶俑,這也是等級較高的墓葬才有的。上官婉兒下葬時是罪人之身,是政變的失敗者。出了零星的陪葬俑,墓里什么金銀珠寶也沒有。墓室的毀壞也代表著政治上的否定。上官婉兒的墓葬內發現殘缺骨塊,但沒有盛裝動物祭品的容器碎片,因此骨塊可視為人骨。但是它朽壞得很厲害,沒有什么研究價值。